青砖院里写信仰,上海交大医学院思政课堂搬进田野
上观新闻 新民晚报 易蓉 2025-07-08 09:53:18
把思政课堂从城市校园搬到乡村田野,引导师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走白求恩之路”行走大思政课将课堂设在河北保定唐县,“带着博导去下乡”医疗帮扶社会实践活动同期开展。
在唐县深山中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曾经是白求恩大夫和其他革命先辈共同战斗过的地方。附属仁济医院骨关节外科主任曲新华与学生屈明宇博士讲述了旧址中发现的一本《内科学手册》是如何把唐县和上海、把过去和历史联系在了一起;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肝胆外科病区主任王俊青和学生张亦凡博士以“我眼中交医精神和白求恩精神的交融”为题,与大家分享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院士大医精诚、大爱无私的医学家和科学家精神,以及胡伟国书记带领下驰援武汉的感人故事。
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是1939年由白求恩大夫倡导并直接参与创建,是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前身,对当时的医疗教育也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所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根据地建立的第一所正规医学学校,被誉为“新中国卫生事业的摇篮。”在这个小小院落里,伴随着《白求恩在晋察冀》音乐缓缓响起,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陈会文和来自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博士生郭团结、胡婷婷共同深情朗诵了师生原创作品《石台·红星·火种》,带领大家一起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一起礼赞白求恩精神。
此次实践中,师生专家团在唐县人民医院开展组团式医疗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当地群众超过500人次。义诊现场,专家们一对一接诊,耐心询问患者病史、仔细分析病历、认真查看影像资料,针对不同病情提出系统性治疗方案和健康指导建议;部分专家还深入医院相关科室,开展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和学术小讲座,有效提升了当地医院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自2017年起,交大医学院已经持续开展了9年的志愿服务项目。多年来,交大医学院充分发挥履行社会责任的模范作用,联合13家附属医院组织专家队伍赴云南、新疆、西藏、贵州等对口援建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大型义诊、捐赠、健康宣教等活动,服务各地群众超1万人次,让广大边疆与革命老区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助力边疆及老区打造医学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