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CERA 年会特设上海分论坛,专家共话高质量幼儿园建设上海方案
上海教育新闻网 尚诗轩 2025-07-17 12:20:43
为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上海高质量幼儿园建设成效和举措经验,2025年环太平洋地区幼儿教育研究学会(PECERA)年会特设“高质量幼儿园建设的上海方案”分论坛。
上海市教委托幼处副处长瞿佳杰围绕“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幼儿园”进行报告。他指出,上海已建立起“以政府举办幼儿园为主,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举办民办幼儿园,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当前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4%。上海市政府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整体投入:在资源配置方面,按照1万常住人口配建一所15班规模的幼儿园,并逐步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小班化探索等。同时,学前教育的财政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上海市政府不断加强保育和教育两支队伍建设,包括准入制度、师生比配置、专业培训等。以“幼儿发展优先”理念引领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实践路径。此外,上海也在探索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学前教育发展。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小幼教师部副部长徐则民则聚焦教研提升,围绕“高质量幼儿园建设中的教研力量”展开交流,上海进一步完善“纵横到边、责任到人”的市、区、园三级教研网络,全市集结近50位专家深入到薄弱幼儿园,一起来解决真问题、一起来思考如何推进幼儿园的专业成长。为办好每一个家门口的幼儿园、呵护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以游戏为提质引擎,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推进“童年院子”空间再造,树立“风霜雪雨皆课程”资源观等,保障幼儿每日两小时户外活动及一日生活。成就教师专业成长,去做一个研究幼儿的工作者、去辨析正在发生的学习、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与儿童一起解决真实的问题。
虹口区教育局副局长马振敏则分享了“虹脚丫”区域品牌实践。虹口区立足区域“高密度、强文化”的特点,以“为了每一个孩子终身发展”为核心理念,打造“虹脚丫”品牌,构建儿童发展新生态。虹口区创新构建“纵横协同”育人体系。纵向贯通“历史滋养-线性体验-未来衔接”文化链,深挖红色场馆、滨江绿地、老字号等人文资源开发实践课程。横向实施“三墙突破”行动,形成全域育人新生态:打破教室墙——创设“趣户外”自然游戏空间,打破园所墙——构建19个资源点的“寻光之旅”网络,打破资源墙——建立“4所领衔园+40所项目园”机制。
嘉定区教育学院幼教教研员、上海市特级教师诸佩利则聚焦“幼儿在户外大自然中的科学探究”,立足“幼儿发展优先”的教育理念,以大自然作为科学探究的起点,构建“Why—What—How”三阶引导机制:为何以大自然为原初场域(Why),捕捉儿童真实感知现象(What),研发深度探究路径(How)。并基于以上问题创新提出“三真”原则:真情境——开放全部户外自然空间,保障探究时间与频次;真问题——捕捉儿童即时疑问,生成持续性探究课程;真互动——创设认知冲突情境,鼓励幼儿多元观点碰撞与思维表达。当前嘉定全区园所已建立常态化自然探究课程,并将持续探索自然与数字技术融合,培育幼儿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以及思维能力。
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特级园长、特级教师龚敏围绕“3-6岁归属感培育体系”展开交流。幼儿园基于对3-6岁幼儿归属感发展的十年追踪实践,提出“中国心·世界情”的育人目标,并集中围绕归属感的发展规律、培育体系的构建路径以及成效验证三个关键问题展开。其培育路径以家庭、学校、国家三级场域递进,遵循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个体到集体、由熟悉到陌生的规律,并强调“情感为先、行为跟进、认知伴随”的原则。通过温暖小熊过渡仪式、国际文化周、节庆日、特别时事等系列活动,让幼儿在“融入集体—分享价值—贡献自己”的循环中内化文化自信与责任担当。最后,利用三级量表联合评估进行成效验证,将归属感的培育以学校为原点辐射社会场域,为幼儿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学龄前儿童是“最柔软的群体”,事关千家万户,事关党和国家的未来,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上海始终将“学龄前儿童善育工程”作为重要的民心工程。五位报告人从多维度呈现了上海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为全球幼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上海方案。
图文/尚诗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