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即检测!复旦大学首创移动考古实验室探秘新疆
上海教育新闻网 程媛媛 2025-08-01 09:29:29
本网讯 (记者 程媛媛)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今年8月至10月,复旦大学的分子考古团队将赴新疆进行田野考察。其路线计划纵贯新疆东部,北起阿尔泰山地区,中经吐鲁番盆地,最终抵达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的若羌地区,对沿途多个关键时期的重要考古遗址进行系统性探查。7月31日,复旦大学-克拉玛依“古丝绸之路”科技考古与文化传播项目启动仪式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举行。
复旦大学光华楼旁,三辆移动考古实验室车整装待发。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副教授、研究中心主任文少卿表示:“通过这次新疆考古之行,我们希望为了解欧亚大陆人口迁徙史提供新视角,更希望从科学角度揭示中华文明的血脉联系。”
揭示古丝绸之路多元文明交融
2024年8月,复旦大学与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合作推动设立民办非企业机构——克拉玛依市丝路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创新研究中心。根据规划,中心在第一阶段将以数字文旅方向为先行领域,由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副教授、研究中心主任文少卿领衔。该方向旨在将对新疆地区人类历史演变过程的科学研究,与数字经济深度结合,开发和推广特色文化旅游项目,从而提升区域文旅产业的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复旦和克拉玛依的合作如何取得实效?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自己的专业领域,文少卿决定从“科技考古”切入。经过一年紧锣密鼓的筹备,作为研究中心在数字文旅方向的首发之作,“古丝绸之路”科技考古与文化传播项目正式确立,按计划将以新疆为第一季起点,用3到5年时间将项目扩展至国际,覆盖从古长安至古罗马的古丝绸之路全段。
项目由复旦大学与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依托克拉玛依市丝路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创新研究中心及分子考古车队,整合考古学、遗传学、历史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力量,利用古DNA检测、三维扫描、同位素分析及AI技术,致力于科学复原古丝绸之路沿线古代人群的体貌特征、社会形态及文化互动模式。
打造车轮上的研究中心
202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也是上海市对口支援克拉玛依市10周年。今年8月至10月,项目第一季正式启动,由项目责任人及考古车队长文少卿领衔的研究中心数字文旅团队将负责执行此次探秘新疆文化遗产的重任。
在未来两个月内,车队将沿阿勒泰-天山北路一线行驶,选取沿线的三道海子石构遗址群、木垒平顶山墓群、吐鲁番古墓群、古墓沟墓群、小河墓地、沙湾大鹿角湾等遗址,通过古DNA检测、CT扫描等技术,复原遗址的墓主特征,揭示丝绸之路多元文明交融的历史。
本次新疆探秘之旅能否成功,作为移动实验室的考古车是关键一环。据悉,这支包含分子考古车、CT考古车、电力保障车在内的考古车队以及车内搭载的测序仪、医用CT等设备全部为“中国智造”。其中,分别承担着古DNA检测移动实验室和人骨考古移动实验室功能的分子考古车和CT考古车为全球首创的可移动实验室考古车,配套运行的电力保障车能提供48小时蓄电,保障分子考古队员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完成各项车载科研工作。
作为科考项目的重要载体,考古车的创意诞生于2023年。彼时,复旦大学与克拉玛依市的合作尚在酝酿之中,作为研究中心的筹备负责人,文少卿便在思考如何用科技考古的方式讲好新疆故事。“如果用传统的方法,把新疆样本带回复旦做实验,距离太遥远,所以我就想到了考古车的理念,在新疆‘原汁原味’地做考古研究。” 文少卿说。
据介绍,作为目前最为前沿和活跃的研究领域,分子考古能直接对出土材料进行DNA检测,在人群起源、迁徙和演化等方面提供最为直接的证据,然而,此前分子考古研究长期依赖于远离田野的实验室,移动考古车的落地将有望改变考古范式。
“样本一出土,我们就在车上进行检测,车载式的研究范式让实验室研究与田野考古结合得更加紧密,有利于第一时间相互配合并有效解决学科问题。”在文少卿看来,考古车的落地消除了“两个距离”,并打造两种创新模式,一是消除实验室和田野的距离,打造科技考古的新模式;二是消除克拉玛依与复旦大学的距离,打造校地合作新模式。
“接下来的两个月,我们的考古车开到哪里,研究中心就把科技考古研究工作做到哪里,和克拉玛依的合作就拓展到哪里。克拉玛依市丝路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创新研究中心就是一座车轮上的研究中心,丝绸之路上的广阔天地都是研究中心的施展空间。”面对即将开启的探秘之旅,文少卿稍显激动地展望道。
赋能新疆文旅产业发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疆之旅虽以科技考古为核心,其意义却不止于科研本身。“我们希望以科技考古车为载体,运用先进技术和传播手段,助力新疆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赋能新疆文旅产业发展,进一步挖掘和展示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为推动区域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认同、做好国际传播贡献力量。”文少卿介绍。
为取得更好的文化润疆和国际传播效果,项目将通过纪录片与真人秀进行全球传播,展现中华文明魅力,带动沿线文旅产业发展。团队将携手知名纪录电影导演方励及传媒先锋力量,用镜头语言与数字技术,全景式记录这场穿越时空的科考之旅,通过分子考古学的证据,揭示不同种族群体在古代新疆这片地区,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演变与迁移,聚焦于科学证据的采集与分析过程,并邀请相关专家阐述人类融合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原理。摄制将以纪实、采访、模拟场景、历史还原等多重影像形式,展现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的互动,为观众带来独特视听体验。
灿星全程参与摄制,将推出8集大型考古人文真人秀《丝路考古大探秘》,开展“一带一路”历史文化科普,以分子考古为针,以人文叙事为线,连接历史与当下,让新疆不再是“遥远的边疆”,而是每个人基因记忆中的“故乡”。通过真人秀,带动沿线文旅产业发展,构建从“考古发现”到“文旅消费”的产业链。
此外,团队还携手新闻学院及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开展人文传播育人项目,多名新闻学院及外文学院学生将随车奔赴新疆,在新闻采访记录、多语种翻译等实践中参与、体验多学科创新。
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