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华东师大“逐光计划”锻造新时代青年全球胜任力

上海教育新闻网   施丹辉 程媛媛   2025-08-13 12:17:02

当全球化浪潮奔涌向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时代命题,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新青年,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近日,华东师范大学首期“逐光计划”境外实习实训专项圆满落幕,27名品学兼优、自强励志的学子赴港研学,在6天的沉浸式体验中于学术殿堂汲取智慧,在城市肌理中触摸时代脉搏。

课堂内外

前沿认知与在地实践交相辉映

“逐光计划”精准对接香港高校学科优势,让学子在课堂与实践的联动中打开认知边界。在香港科技大学清水湾校区,“人工智能与跨学科融合”课程不仅解析技术变革,更引导学子思辨AI伦理与全球治理挑战;香港大学百年校园里,导师对比世界法律体系,揭示法治精神作为社会基石的深层逻辑;香港中文大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研讨,将宏观经济理论与香港发展实践紧密结合。而智慧城市体验馆的物联网应用、“大馆”司法历史遗迹的活化展示、维多利亚港湾的城市规划观察,更让书本理论长出“现实的血肉”。

“瓶瓶罐罐是我的日常,移液枪与培养皿是最熟悉的伙伴。作为一名理工科博士研究生,这是我27年人生中第一次出境学习。这段研学经历,让实验室里的理论在真实场景中生长出细节,这把钥匙,为我开启了望向更广阔天地的窗。”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常雨晴的感慨,道出了学子们的共同成长——从抽象概念到具体实践,认知的维度在课堂与现实的碰撞中不断拓展。

文化浸润

多元视角与共情能力双向生长

真正的全球视野不仅是看见世界的多元,更是理解差异背后的逻辑。“逐光计划”以文化浸润为笔,在学子心中描摹出立体的香港图景,涵养跨文化共情的柔软力量。

穿梭于香港的街巷,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生邸佳琦读懂了“垂直折叠的城市”里藏着的发展智慧:“摩天大楼与唐楼共生,科技企业与初创团队集群,粤语、英语与中文交织,日式商店与湘菜馆相邻——‘全球化与地方发展’不再是课本里的冰冷术语,而是有温度的生活肌理。”从感应式水龙头里的可持续理念,到夜游维港时讨论的城市人文精神,学子们在细微处体会着不同社会的运作逻辑。

本地学生担任的助教,成为文化交流的鲜活桥梁。“他们的学术经历和思维方式,让我们学会在差异中找共识,在沟通中建信任。” 一位学员在日记中写道。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互动,让“尊重多元”从理念变为内化的素养。

双向赋能

个体成长与时代使命同频共振

结业汇报中,学子们以小组形式梳理所得,在学术表达与团队协作中,践行着“为集体福祉行动”的全球胜任力核心。香港中文大学的认证证书、教授推荐信,更成为他们连接未来的“通行证”。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本科生冷兴在香港科技园的见闻中坚定了方向:“家乡农村孩子的课外时光、上海学生接触的前沿知识、香港小学生学习的编程逻辑——教育资源的差距客观存在,但国家的扶持政策正在缩小鸿沟。未来,我想投身教育,哪怕做一点小事,也要为公平而努力。”这种将个体成长融入时代需求的觉醒,正是“逐光计划”的深层意涵。

学校供图

通讯员 施丹辉 记者 程媛媛


责任编辑: 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