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智慧赋能城市枢纽,大学生实践团队深入地铁站点破解治理难题
上海教育新闻网 刘时玉 2025-08-18 14:34:04
夏日正午,在虹口足球场站的站台,队员张依云指着温度计提议:“高温预案能加学生观察岗吗?”车站站长童勇回应道:“已装智能风扇,但乘客总会挤在出风口。”“给风扇加摇头模式?”队员薛雨晗的提议让童勇眼前一亮:“试试!3号线老了,法子得年轻!”
这是暑假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轨聚众智”青年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开展的实地调研。据了解,该团队依托上海深化党建引领“多格合一”治理背景,聚焦于提升地铁站点与周边社区的协同效率。在上海地铁第三运营公司支持下,团队自七月起对上海南站站、娄山关路等七个站点开展了“全面体检”。
该团队在深入调研发现:娄山关路站改造盲道,方便行动不便的乘客;紫竹高新区站优化施工,减少客流影响。文化服务有亮点:虹口足球场站添海派元素,紫竹高新区站建美育长廊。新技术与公众参与见效:上海南站免二次安检,高峰效率提三成;娄山关路站用大数据引导客流,更顺畅。
同时,团队通过调研明确了地铁服务的关键挑战。尽管乘客整体满意度达83%,标识、换乘获认可,但74.47%的乘客觉得高峰时通道太窄,还有人希望优化安检、多加座椅、改善信号,设施短板影响了体验。宣传上,超半数人不了解 “多格合一” 等服务,76.6%都盼着多宣传,看来这需要加强推广,让大家都知道这些好举措。
针对信息互通与协同行动的需求,团队发挥会计数据分析专长和创新思维,提出构建连接地铁、社区、商户、公交等多方主体的信息共享平台。为验证思路,团队在西藏南路站深度试点,访谈超80位相关方收集需求。团队将调研形成的12项建议提炼为6条更具操作性的方案,并据此形成了针对该站点的实施建议。核心合作方向包括:共建志愿者联盟服务高峰及节假日;开展安检员关怀活动;组织常态化安全宣传进社区、进学校;共建融合网格文化的地铁文化长廊。
上海地铁第三运营公司熊伟书记表示,团队提出的信息共享平台构想和数据辅助协调建议,为深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新视角,是落实“多格合一”、打造智慧高效“城市枢纽”的宝贵探索。据介绍,我国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提升城市功能及品质成为当今时代当务之急。团队形成的站点改进设想及推动探索的大客流志愿服务机制,不仅为优化地铁站域治理、服务“15分钟社区生活圈”贡献了青年智慧,也为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了有价值的本土实践参考。
该实践团队指导老师施毅婷表示:“引导同学们发现散落在各处的信息背后所蕴藏的治理潜力,并通过信息平台推动多方协同,这正是将会计专业的数据思维应用于公共治理的生动实践。”这群青年学子的实践,展现了上海在深化基层治理创新上的探索。他们相信,坚持推动信息互通、优化协作流程、注重细节改进,必将为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贡献力量。
记者 刘时玉
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