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全市新开中小学校34所,推进教室空调能装尽装,上海基础教育持续扩优提质

上观新闻   解放日报 许沁   2025-09-01 10:42:36

9月1日,上海约182万名中小学生将迎来开学第一天。2025学年,全市共新开中小学校34所(含新增学段),其中小学7所、初中4所、普通高中6所、完中2所、一贯制学校15所;全市新增学位近13000个。

新学年,上海将着力推进教育强市三年行动计划,丰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积极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大力优化基础教育生态,全力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增量集中在五个新城等人口导入区

上海积极健全与城市发展和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高标准建设一批高品质学校,不断优化资源结构布局。

全市新增近13000个学位,增量主要集中在五个新城等人口导入区域。为应对未来高中入学高峰,印发了普通高中建设规划,进一步深入挖潜、积极扩容。

上海市位育附属徐汇科技实验中学

在增加学位供给的同时,上海不断提高中小学校园现代化建设水平。修订实施本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持续推进义务教育“新五项标准”建设,全力推进“中小学校普通教室空调能装尽装”为民办实事项目,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探索小班化教学改革试点

在实施前两轮义务教育“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的基础上,2025年上海推出新一轮计划,前后总共覆盖近两百所郊区相对薄弱学校,强化市区优质资源参与对郊区学校的支援和帮扶,优化双方结对合作关系,让学校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使郊区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促进“区域间”优质均衡。

在第一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120多所学校办学质量明显提升的基础上,上海大力实施第二轮强校工程,聚焦新一批79所公办初中,通过优质学校带动、名校长名师导入、教研员蹲点等措施,进一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和师资潜力。其中,有18所学校同时成为全市教学数字化转型整体试验样板校,妙用资源弥补短板,巧用数智技术变革教学方式,不断做强“腰部”,促进“学段间”优质均衡。

本市还依托学区、集团优质资源带动辐射,发挥成员校课程资源互补优势与集体智慧,共同开发高质量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和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鼓励在课后服务、研学实践、科创实验等方面进行跨校选课,形成特色活动、特色项目、特色课程共建共享制度,开展联合教研和教师联合培训,促进资源共享,带动“区域内”学校整体提升。

上海积极应对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在动态研判基础教育资源供需平衡需求的同时,探索小班化教学改革试点,充分发挥小班化教学“因材施教”的育人优势,更好地尊重学生学习规律和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本市持续推动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以新的质量观为引领,通过强化系统支持与主动发展相结合,推动多维评价,探索建立学校提优、补短、增效的新路径,促进普通高中内涵稳健发展。积极探索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以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培育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为核心,系统性改革构建高质量科学教育生态,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积极探索职普融通的有效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可供选择的教育。

中小学“晒课表”扩大至高中

上海认真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建立“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优化基础教育生态负面清单”,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校园餐、教辅、校服专项整治工作。

本市率先出台义务教育作业管理措施,发布《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开列作业管理十项“负面清单”,推动学校实施“无书面作业日”制度,开展“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中小学高质量作业体系建设。将课后服务列为全市“民心工程”,发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建设含有2000多门优质课程的课后服务线上“素质教育优质资源平台”,“课后育人”“课后增值”成为新常态。

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VR中国画”课程创意创作型实践作业

上海深化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双新”实施,推进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全面推进主题式、探究性、项目化、跨学科等学习方式,探索数智技术的深入运用,赋能大规模因材施教和创新性教学,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继续开展中小学校“晒课表”活动,并扩大覆盖范围至高中学段。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规定,严控考试次数。实施面向人人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建设九年一贯分层递进和贯通衔接的综合科学课程,鼓励普通高中开设更多数理化生探究性选修课程,建设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打造科学教育联盟。积极探索STEM教育试点,进一步扩大STEM教育实施覆盖面,协力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上海全面落实《深化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落实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并基本在校内完成,促进学生体魄与精神共成长,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图片来源:上海教育

责任编辑: 陆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