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从清华“领军计划” 到复旦夏令营,数学人才培养之路如何不异化

上观新闻   解放日报 龚洁芸   2025-09-01 10:42:59

近期,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发布的关于“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 “数学领军计划”)的声明,在教育领域引发广泛关注。

声明提醒广大学生家长,切勿将“数学领军计划”作为进入清华大学的捷径,不建议盲目过度投入应试准备;真正适应该计划的学生往往是在自身天赋、兴趣与能力基础上,以积极和愉快的状态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绝非拔苗助长。声明同时提醒,目前在全国各中学所设立的“丘成桐少年班”与求真书院“数学领军计划”的招生工作无任何关联。声明同时对当前中学阶段数学人才培养过度依赖奥数的现象表示担忧,因为部分学生因长期应试训练减弱甚至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

误读“升学捷径”让家长盲目追捧

这样一则声明,针对的是眼下为了进名校而愈演愈烈的应试培训热——“数学领军计划” 自推出以来,便承载着培育世界一流职业数学家的重任,力求提升中国数学研究水平,推动基础科学领域的进步。然而,这一原本旨在选拔和培养数学领域顶尖人才的计划,却被部分家长误解为孩子进入名校的便捷通道。在这种错误认知的驱使下,各类奥数培训市场借机大肆炒作,声称通过他们的培训,孩子就能顺利进入 “丘班”,入选“数学领军计划”,进而踏上通往清华等名校的 “康庄大道”。

目前,上海共有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中学和复旦附中三所中学获授权开设“丘成桐少年班”。截至目前,全国共有50所中学获得授权,覆盖19个省和直辖市。记者注意到,在“丘班”落地上海后,不少有着培训机构背景的自媒体开始在社交媒体提供“真题”,迅速组织起课程培训与 “选拔考试”,令许多家长陷入焦虑,带着孩子提前开启 “内卷” 模式,进行各种 “提前学”“深度学” 培训,期望借此送孩子进入名校。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现实困境。从需求端看,“丘班” 带来的升学红利让家长陷入集体焦虑。“无需中考、高考即可直升清华”的误导解读,被家长们理解为 “捷径”,引发盲目追捧。

“数学人才”能培养出来吗

无论是“数学领军计划”或是“丘成桐少年班” ,为的都是寻找真正对数学有兴趣并且致力于数学研究的潜在人才。怎样的青少年,才是这样的人才?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丘班总教练肖瑶曾经这样培训所谓的“校外培训班”:相对参加校外培训,她更偏好自学成才的学生。“绝大部分校外培训机构都教学生用解题技巧来做题,并没有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深度理解,这对深层次学习是很不利的。”肖瑶说。

华东师大二附中校长周彬也表示,“丘班”学生的反应能力,并不能完全通过校外培训、刷题等方式得到。在“丘班”选拔过程中,学生具有较好的反应能力甚至比较好的考试成绩更重要。相对而言,那些没有经过培训的孩子,往往在与老师对话的过程中,眼睛会“发亮”。

刚过去的8月,由上海数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研究中心主办、被家长圈称为“旦旦营”的复旦大学“走进数学”夏令营开营,加上之前的交大数学营、华东师大数学营,在上海,除了“丘班”之外,这几个旨在选拔优秀数学苗子的数学营,被认为是升入优质高中、通往名校的捷径,近几年也被家长趋之若鹜。

但是业内人士指出,这些面向数学竞赛的数学营,并不适合大多数的“普娃”。但是因为存在,就有大量焦虑的家长让孩子学习、刷题,以期待进入这些数学营。但不足100人的录取人数,是面向有数学天赋、真正对数学充满热爱的孩子的。

由于该项目对数学能力要求较高,不少家长从孩子小学阶段就开始规划,让孩子超前学习数学知识,甚至学习奥数,希望能让孩子在选拔中占据优势。一些原本没有竞赛基础的学生,为了在数学营中“有存在感”,也不得不额外补课,往竞赛方向发展。这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奥数热”依然裹挟焦虑家长

但是,凡是对升学“有利”的,就肯定有市场——同样的,虽然这几年“双减”政策落地,教育部门调整了小升初的入学政策、但家长们的焦虑并没有减少。这其中,奥数培训如同一块被反复翻炒的 “香饽饽”,这些年来其热度依旧未减。然而,教育专家多次强调,奥数并非适合所有孩子,尤其对普通孩子而言,盲目跟风可能得不偿失。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奥数培训的火热与升学焦虑密切相关。“尽管教育部门明确禁止将竞赛成绩作为升学依据,但部分家长仍坚信‘奥数证书是敲门砖’,这种执念催生了培训市场的畸形繁荣。” 他表示,普通孩子与其在奥数中挣扎,不如夯实课内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无论是“数学领军计划”,或是“丘成桐少年班”,抑或是复旦数学营,它们的初心都是 “培养引领未来数学发展的人才”。当我们剥离其身上的功利色彩,才能回归教育的本质 —— 不是将孩子打造成应试机器,而是守护他们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与创造力。遏制培训机构的敛财乱象,不仅是在净化教育生态,更是在为真正的人才成长护航。

责任编辑: 陆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