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跨界”走进职业学校汽车实训中心,带出世赛冠军团队
教会一门手艺,更教会热爱职业
解放日报 龚洁芸 2025-09-01 10:42:56
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现代职业学校,有一个远近闻名的世界冠军团队:近五年来,现代汽车专业群的学生共获得市级荣誉40余项,国家级荣誉20余项,其中学生杨山巍、徐澳门和朱俊峰分别荣获第44届、第45届、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金牌。
当弟子披上国旗,登上领奖台的那一刻,台下总有一个身影为他们鼓掌欢呼。他就是金牌选手们的幕后恩师——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现代职业学校汽车实训中心主任、汽车车身修复专业主任,高级讲师马波。
取得多项创新成果
马波曾经是一位专业英语八级的英语教师,却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匠人之路”。前些年,学校汽车类专业发展蒸蒸日上,在迈向世界一流的过程中,学校急需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教师。这对马波来说似乎是一个“量身定制”的转型好机会。这次“跨界”,让他找到了自己的热爱。也正是这份热爱,帮助他在教学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在教学工具与设备革新方面取得了多项令人瞩目的成果。
马波研发的磁力贴车身测量尺,解决了传统测量工具操作繁琐、精度不足的问题。“传统的测量尺在使用时,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调整和校准,而且测量结果往往不够准确。”马波介绍道,“而磁力贴车身测量尺利用磁力吸附原理,操作更加简便快捷,能够大大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这一创新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为行业带来了显著的技术进步。
车身钣金实训课堂上,金属碎屑飞溅问题长期存在,一粒小铁屑都可能成为伤害学生的“隐形暗器”。凭借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责任感,马波一头扎进护目镜的安全改良工作中。他带领学生反复试验,不断调整护目镜的遮蔽范围。经过长时间的设计和试验,他改良的护目镜显著降低了切割时铁屑入眼的风险,设计的两种训练板件在全国多个院校和国家级比赛中得到应用,得到行业的高度评价。
在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方面,马波同样积极创新。他引入世界技能大赛评分标准和虚拟仿真设备,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模、评、练”教学模式。“通过模拟世界技能大赛的场景和评分标准,让学生提前适应比赛的节奏和要求,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马波解释道。这种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技能水平,2020年,马波凭借这一模式获得了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特等奖,并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搭建产教融合桥梁
“职业教育不能脱离实际产业需求,只有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接触到真实的行业场景和技术,他们毕业后才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身为学校的汽车实训中心主任,马波站在汽车车身修复行业的前沿,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行业动态,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创新模式。他提出的“名企引领、按岗定制、工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犹如一座坚实的桥梁,精准地连接起了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固有界限。他积极与多家知名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引入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为学生打造一流的实训教学环境。
在他的引领下,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日益紧密。企业不仅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还参与到课程开发和教学指导中来。而学校则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定制化培养人才,使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无缝对接。这种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汽车专业的学生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五年内,学生获得市级荣誉40余项,国家级荣誉20余项,世界级荣誉3项。
传递精益求精精神
马波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他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独创了“巧练+反思+攻破”培养法,手把手指导学生攻克车身修复中的复杂技术难点。在课堂上,马波亲自示范每一个操作步骤,耐心地讲解技术要领。同时,他也是一位匠心精神的传播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情怀。“我希望学生们不仅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正确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热爱自己的职业。”马波说。
对于学生们来说,马波帮他们指明了方向,给了他们人生的目标。
世赛冠军朱俊峰被称为拥有“金手指”的汽车“整形师”,当年,他从贵州来到上海读书,半年后进入车身修复专业。“马老师在课堂上是严师,平日里则像我家人。”朱俊峰说,马波带着他备战世赛,让自己有了奋斗的目标,而他对于细节的追求,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匠人精神”,“修门板的精度只要在1毫米以内就可以,但马老师对我们的要求是0.5毫米。”正是这样“更严一点”的要求,造就了一支世赛的冠军队伍。
如今,很多车身修复专业的学生进入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工作,他们把在学校里培养的工匠精神融入日常的学习和实践中,成为各自行业内的行家里手。“技术会迭代,设备会更新,但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是永恒的。作为教师,我最大的幸福,不仅在于教会学生一门手艺,更在于看到他们认同并爱上这个行业。”马波说,“一个数据测量的精确度,一道工序的完美与否,都关乎品质与责任。当我看到我的学生毕业后成为行业内的技术骨干,当他们也开始带徒弟,将这种精神和技艺传递下去时,我感到无比的满足。这种价值的延续,远比任何奖牌都更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