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栖稻乡·“碳”秘崇明——2025年上海市生态文明教育第一课开讲
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 2025-09-01 10:42:13
8月31日上午,由市教委、市生态环境局、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团市委主办,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等单位承办的“鸟栖稻乡·‘碳’秘崇明——2025年生态文明教育第一课”在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开讲。
现场嘉宾、师生代表立足崇明生态资源,共同完成了一场“从候鸟到稻田、再到碳足迹”的生态公开课,为探索“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提供了实验场和灵感源。
上海自然博物馆研究员何鑫、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水稻中心副主任孙滨、上海市减污降碳管理运行技术中心碳排放管理技术科科长赵敏和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科研与课程中心干事李鑫四位嘉宾分别开讲。
在《鸟的迁徙,迁徙的鸟》主题分享中,嘉宾结合东滩湿地实拍视频,将候鸟迁徙的壮观场景与生态意义娓娓道来,对于学生“如何从旁观者变为鸟类守护者”的提问,从多个角度给出具体建议,鼓励青少年用微小行动守护生物多样性。
在《更优的品牌,更稳的粮仓——崇明大米的启示》专题分享中,嘉宾阐述了遗传多样性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就“如何给稻种装‘防病盔甲’”的问题给出解答,讲解了抗病品种选育、绿色防控技术等农业科技知识,让在场师生深刻感受到“科技种子”背后的“粮食安全力量”。
《上海碳普惠:市民通过低碳生活参与“双碳”战略的桥梁》主题分享则打破“双碳”概念的抽象感。嘉宾介绍,上海碳普惠机制如同为市民低碳行动装上“价值计量器”,日常的绿色出行、节约用电等行为均可转化为“碳积分”,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国家“双碳”战略的参与者、贡献者。
《海洋环保行动 创意雕塑》主题分享则介绍了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实践成果。依托毗邻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优势,学校打造专题环境教育课程,并将生态环境教育深度融入日常教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生态育人”样本。
为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知识传播,活动现场还举行了“生态文明读本赠送仪式”。市教委、市生态环境局向崇明区教育局赠送生态文明相关书籍,希望以优质读本为载体,为青少年打开探索生态世界的新窗口。
上海青年志愿者绿色营暨“碳”索夏令营结营仪式同步举行。与会嘉宾为营员代表颁发了结营证书。本次夏令营中,大学生实地调研,深度解码崇明,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提供“崇明样本”,也让绿色理念扎根青年心中,为未来绿色发展注入了生生不息的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