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如何让“无作业日”回归育人本质? 家校携手共育或是关键

上海教育电视台     2025-09-25 09:17:22

今年5月,市教委正式发布《关于优化上海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提高作业育人水平的通知》,其中明确建立 “小学每周一天无作业日、初中每周一天无书面回家作业日” 制度。新学期伊始,“无作业日”在申城不少中小学有了全新的实践。对此,家长怎么看?同学们的感受如何?一起来看。

随着新学期“无作业日”在校园内的推广,不少学生和家长都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无作业日”带来的变化。作业“放假”了,家庭亲子时间变多了,孩子们也有了更多机会开拓眼界、发展兴趣。

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无作业日”的推出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欢迎,但与此同时,不少家长们也提到了“规划”二字。的确,无论从政策制定的出发点,还是学校的育人角度来看,“无作业日”并非让学生 “彻底放飞”,而是为他们创造多元成长的空间,让教育回归 “留白” 的艺术。在黄浦区海华小学,学校就精心策划了“作业放个假!趣味我做主”主题市集。

在“中华小当家”摊位前,同学们不仅可以跟着老师学做健康营养的水果茶,还能根据面前新鲜的蔬菜、详细的食谱,自己搭配简单易上手的美味佳肴,在动手操作中感受饮食文化,学会珍惜粮食,让“劳育”和“德育”在烟火气中悄悄融合。

凌天泽 黄浦区海华小学学生

马佳楠 黄浦区海华小学学生

不仅有美食制作,主题市集的十个摊位各有特色,涵盖了非遗手工、农作物种植、智力游戏、体育锻炼等丰富的活动内容。

丁凯歆 黄浦区海华小学学生

芮佳妮 黄浦区海华小学教师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作业放个假!趣味我做主”主题市集,各摊位的项目内容都来自于同学们此前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开展前,孩子们在主题班会上围绕将一周的哪天定为“无作业日”、“无作业日”可以安排哪些内容等话题展开探讨,最终形成一班一策,各班不尽相同的“无作业日”。

陈劼 黄浦区海华小学教导主任

理想的“无作业日”,应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家庭教育的温暖实践。唯有学校科学引导、家长支持陪伴,形成育人合力,才能让这一天真正成为滋养孩子全面发展、提升核心素养的宝贵契机。家校携手,方能共赴这场关于孩子未来的美好约定。

责任编辑: 陆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