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衣” “脑控”轮椅 车载“氧舱” 580项高校科创成果亮相工博会
上海教育电视台 2025-09-25 09:17:22
上海教育电视台 2025-09-25 09:17:22
在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高校展区,来自全国各地的68所高校,共带来580项科技创新成果。从机器人的专属“制服”,到脑电波操控行动的轮椅,一项项科创结晶展现着高校创新策源能力,也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工博会现场,一款穿着交通管理员专属制服的机器人,吸引了众多关注。
这款特别的机器人制服,是由东华大学师生团队所设计。通过选用高性能功能性面料,这款服装既可以供可靠防护,又通过专业设计提升视觉辨识度,同时还考虑到了机器人的使用特点。东华大学学生史璇介绍说:“长时间工作会有一些热量的产生,裤子的位置用网状的面料,这个地方是可以散热的,采用了空气层,更加的防皱和柔软。”
史璇 东华大学学生
同样是前沿技术的融合,上海中医药大学通过校企合作研发了一款“脑控康复轮椅”。患者可以通过脑电波,控制轮椅往前后左右不同方向行进,准确率达到95%以上。
上海教育电视台记者孙遥体验“脑控康复轮椅”
秦冲冲 韶脑科技工程师
以科技赋能生活的成果,还有眼前这个车载“氧舱”。借助于传感器,这套系统30分钟内可将车内氧浓度提升至23%到25%,解决高原或者密闭环境缺氧问题,同时还会实时采集数据自动调整。
俞彬彬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
新技术的使用也会产生新的问题。聚焦废旧锂电池的回收处理,上海电力大学带来了废旧锂离子电池预处理一体化设备,提高处理效率的同时,极大降低成本。目前,核心技术已获授权发明专利23项,并通过万吨级产线验证,连续运行8000小时无故障。
刘冠骅 上海电力大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