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上海为何还要布局一所全新的科技高中?师资如何?怎样招生?

上观新闻   文汇报 张鹏 李相如   2025-10-16 09:19:57

日前,在复旦大学一场宣讲会上,筹建中的同济大学科技中学受到了“国优计划”(即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毕业生的欢迎。

这所由教育部指导,上海市教委、同济大学、黄浦区合作共建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已选址黄浦区,计划明年9月面向全市招生。科技中学将在课程实施上充分融入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方法和内容,对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类中心“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纳入上海市“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项目,更被冠以“未来科技高中样板间”,备受期待。

当众多高中近年来不断推进科学教育时,这所以“科技”命名的高中与传统高中究竟有何不同?会有什么样的师资?关注什么样的学生?日前,文汇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同济大学科技中学校长朱臻。

初中生们参加同济大学青少年STEM教育实践体验营

大学先修课程模块化引入课堂

在朱臻和团队的规划中,科技高中的课堂会与传统高中大不一样。

“在大多数人看来,所谓科技特色,一般是在国家课程基础上,叠加丰富的科学课程。而我们的做法是,把科技特色渗透到各门课程中。”朱臻的思考,源于对当下课堂育人方式不足的思考,“传统课堂上,学科之间泾渭分明,而以STEM为特色的育人模式强调的是打破学科界限,基于现实问题,让学生学会真知识,解决真问题。”

他举了个例子,交通红绿灯控制是生活中的常见场景,除了物理中的电学知识外,红绿灯控制还牵涉数学建模、概率、不等式、函数等知识,朱臻解释:“结合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学生不仅可以学会数学和物理知识,还能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时不再囿于学科的限制。”

朱臻介绍,学校的课程体系分为了三个层级,包括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探究课程。基础课程严格遵循高中课程标准;拓展课程会将大学先修课程切分为若干模块让学生深入学习;探究课程则让学生跟随大学老师参与课题研究。整个课程体系通过项目化学习,以有形作品或课题为成果,如无人赛艇、赛车制作等,强调解决真实问题和团队协作,综合体现STEM教育理念。

初中生们参加同济大学青少年STEM教育实践体验营

半数理科课本讲义将重新整合

跨学科、解决真实问题的课堂,需要适配的教材。在筹建学校期间,朱臻带领所有教师在国家课程标准基础上,对现行的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STEM核心课程教材中近一百个单元进行内容重构,同时根据科技中学的特点,打破原有的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分界,按学科知识体系重新安排教学序列。

作为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学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朱臻表示,主要是引入STEM教育理念对国家课程课本讲义进行重构,在不超过高中课程标准的情况下,重点优化情境引入、问题讨论和实践活动等环节。

同济大学工程类专业的80多位专家、教授与朱臻带领的中学教师团队携手,对现实生活和现代工程、技术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知识梳理和提炼。

“大学教授接触了诸多基础学科知识在工程领域实际应用的案例,中学教师的工作则是把这些案例和知识在高中课程标准的框架下重新整合。”朱臻说,在基础教育领域,大中教师联手完善课本讲义是一种理想模式,也是面向未来的科学中学可持续提升的有效途径。按照朱臻的估计,新学校所使用的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教材中,约半数知识点将进行改编和整合。

初中生们参加同济大学青少年STEM教育实践体验营

吸引优秀师资和有创新潜质的学生

办学特色鲜明的科技中学,需要有理念一致的老师和有潜能的学生相互激发。

此次复旦招聘前,朱臻已经带队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招兵买马。目前,已有五位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的毕业生加入教师团队,还吸引了沪上知名高中的学科竞赛金牌教练和骨干教师。

而今年3月,同济大学青少年STEM教育实践体验营可说是同济大学科技中学教学模式的小型“预演”,这也让朱臻对未来办学信心满满。

100多所初中的300多名6至8年级学生通过6次内容丰富的课程实践,感受人工智能时代科学技术的深刻变革,并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合作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对科技的兴趣。朱臻告诉记者,很多初中生在此过程中展示出了良好的思维品质、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些都是未来科技人才所必需的。

“我们希望培养的是能在今后的全球科技竞争中,成为科技领军人才的学生。因此学生的创新潜质和学习能力更重要。”朱臻说,科技高中所期冀的生源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更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潜力,“每个学生的能力各不相同,但多元的人才,恰是构建高层次科研团队的必要条件。”

朱臻也透露,未来同济大学科技中学还将构建STEM工厂的大型教学空间,突破传统高中实验室模式,支持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大尺度项目,“这些项目参与的人多了,也会对学生团队合作、交流沟通带来更高的要求”。

此外,高科技企业也将成为支撑新校创办的重要力量。朱臻说,这些企业中对中学课程改革、科学教育感兴趣的一线研发人员,也将直接加入科技中学课程建设过程,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形成互补,强化课程前沿性。

初中生们参加同济大学青少年STEM教育实践体验营

图片来源:均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 陆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