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上海这场课程展,让”银发族”学习没有“退休时”

上海教育新闻网   程媛媛 刘时玉   2025-10-21 10:39:00

金秋送爽,上海展览中心内涌动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32岁的郑欣妍专程赶来为78岁的外婆精心挑选课程。“外婆一直有个学习梦。”她仔细比对着课程手册,“我想帮她选两门轻松的课程,让她的晚年生活更充实。”

不远处,插花体验区传来阵阵花香。49岁的吴莉莉端详着刚刚完成的小花篮,眼中闪着光:“我想提前规划退休生活,让未来过得更有品质。”在前沿科技区,年近70岁的胡阿姨戴上VR眼镜,惊喜地连连赞叹:“太神奇了!这是我第一次用VR逛景点!”

这是2025首届上海老年学习课程展的动人缩影。作为“敬老月”的重头戏,这个国内首个聚焦老年教育与终身学习的主题课程展,自10月18日起连续三天为银发群体奉上学习盛宴。120多家参展单位各展所长,用“课程味”“创新性”“场景化”“科技感”的特色课程,多维度诠释了“学无界·龄无限”的深刻内涵。

温馨传承

三代人共赴学习之约

展会现场,家庭共学的温馨场景随处可见,学习在这里超越了年龄界限,成为连接家庭情感的纽带。孩子目睹祖辈在晚年仍保持学习热情,年轻人支持父母追求更丰富的精神生活,这本身就是最生动的家庭教育。


在上海老年大学的插花体验区,一对母女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女儿细心陪伴着母亲,两代人默契配合,将一枝枝鲜花精心搭配。“母亲一直想学插花,今天特地陪她来圆梦。”女儿轻声说道。老母亲则专注地修剪着花枝,脸上洋溢着求知的喜悦。

指导她们的是一群“05后”年轻人——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花卉生产与花艺专业的学生们。这些年轻姑娘不仅耐心指导花艺技巧,还主动帮阿姨们拍照留念,贴心地修好图后再发还给她们。这一刻,年龄的界限在共同学习中悄然消融。

据上海老年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大手牵小手”的互动模式始于2023年。“我们既把老年教育成果送进校园,也鼓励学生发挥专业特长,把课程送到社区和养老机构。这种代际学习让双方都受益匪浅。”

科技赋能

智慧学习破解银发难题

在主舞台的“AI驱动银发经济”课程展示区,AI康养、AI助听、AI下棋等科技应用吸引了众多老年学员驻足体验,他们惊叹道:如今的科技产品已不再是冰冷遥远的设备,而是轻便、舒适、人性化的生活伙伴。

在知音琴行的展台前,来自虹口区的季老伯和几位老伙伴正兴致勃勃地体验AI钢琴课程。屏幕上,《沧海一声笑》的旋律被转换成简谱显示:6 5 3 2 1、3 2 1 6 5……随着虚拟琴键的节奏提示,季老伯单手在黑键上流畅弹奏,仿佛在玩音乐游戏般投入。

“传统的‘识谱难、没人带、练习枯燥’三大难题,在这里都得到了解决。”负责课程的白老师介绍说,“AI助教能提供针对性辅导和配乐伴奏,让老年学员不必反复枯燥练习,直接感受音乐的魅力,一个学期下来就能弹奏5-10首完整曲目。”

不远处,纽洛斯人工智能展台的“心魔镜”前排起了长队。这款名为Anura®的智能健康魔镜凭借“30秒无创测健康”的创新技术,成为银发族追捧的焦点。体验者只需面对镜子静坐30秒,就能获得包含脉搏、呼吸、心脏负荷等指标的健康报告。

“这种检测太方便了!”刚体验完的刘阿姨兴奋地说,“我们老年人最怕麻烦,这个设备既简单又快捷。”与此同时,“AI赋能正念减压与幸福生活”主题讲座也在同步进行,讲师通过互动演示,传授适合日常练习的正念呼吸技巧,构建起“生理监测+心理关怀”的完整健康管理生态。

跨界融合

学习场景无限延伸

在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的展台前,工作人员被热情的“银发族”团团围住。“这个活动怎么报名?”“课程介绍请给我一份!”此起彼伏的询问声彰显着老年朋友们对新型学习方式的渴望。

吸引他们的是“追寻红色印记”情境体验课程和“人民城市为人民”实践课。现场扫码报名后,学员们就能在课程日跟随专业老师进行城市漫步,探访杨树浦水厂、东方渔人码头等历史点位,在行走中学习城市历史与文化。

维京游轮展台前,有备而来的胡阿姨正在详细咨询。“我在黄浦区老年大学上课时,就听老师介绍过这个康养学游项目。”胡阿姨说,“我和合唱团的姐妹们约好了,一定要参加一次多瑙河之旅,亲眼看看课堂上学过的世界名画和历史建筑,还能用上我们刚学会的拍摄剪辑技巧。”

这种打破教室边界的学习理念,同样体现在欧莱雅集团与上海老年大学联合推出的“新龄美”形象管理课程中。阿姨们在体验完美妆护肤后,纷纷在特设的拍摄区留下“毕业照”,用镜头定格学习带来的自信与美丽。

社会共筑

多元力量托举银发梦想

展会的超高人气背后,是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老年教育的生动写照。华东师范大学老年大学在展会首日举办的“老年人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专家访谈现场座无虚席。专家与老年朋友们深入探讨“隔代育儿理念冲突”“孙辈学业辅导”等现实问题,传递“有求必应,无求不助”“补位不越位”等具体育儿原则。

“我已经在华东师大老年大学学习了9年,从太极、舞蹈到音乐,每个课程都让我收获满满。”学员凌阿姨感慨地说,“从最初的几十个人,到现在每个班级都爆满,可见大家对终身学习的需求多么强烈。”

令人欣喜的是,教培界中的不少“老字号”也在“银发经济”的浪潮里玩出了新花样。在上海市培训协会的展台,乐弈围棋的机器人正和一位老先生“杀”得难分难解,引来一圈人围观叫好;学而思首次推出面向长者的“银龄AI通识课”像个数字生活百宝箱,从用智能绘画、语音查天气,再到用手表测健康,包教包会,帮银发族轻松玩转智能生活;另一边,英孚教育的“金龄世界课堂”更是以实用英语教学精准戳中了阿姨爷叔们的“痛点”——出国旅游怎么点餐、怎么问路?这儿全搞定,一推出就成了咨询的“香饽饽”。

虹口区老年大学运用全息动态沉浸技术,开发“武戏”“千里江山图”两门特色课程,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让长者沉浸式感受戏曲与绘画艺术的魅力。记者在现场看到,随着卷轴从中间向两侧缓缓打开,壮美的《千里江山图》在银幕上徐徐铺展,引起了周围观展者的阵阵赞叹声。

奉贤区老年大学和上海融贤老年大学共同展示了7大板块课程内容,其中非遗手工、编织等传统技艺课程格外受欢迎。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两校共有近400个班级、8000名学员,而去年新挂牌的融贤老年大学更是以数字化学习场景为主,积极引导老年人掌握现代学习手段。

成果绽放

学习之光点亮金色年华

课程展现场还设有2个共享教室、1个多功能厅,三天共开设了50多门体验课程。来自台湾地区64岁的王女士在现场体验了古诗词吟唱课程。“它打破了传统诗词教学的单一诵读模式,通过音乐旋律为古典文字注入情感脉搏。”在她看来,将吟唱引入课堂是一次极具文化远见的创新实践,集体吟唱创造了轻松愉悦的社交场景,既提升了学习趣味,又增进了情感联结,真正实现了文化养老与情感养老的完美结合。

与课程展同步,上海市第十届九九重阳节“长者风范 天伦之乐”老年教育成果展演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舞台精彩上演。三天近百场展演,人气爆棚,无数观众举起手机,记录下老年人的学习成果和满满活力。从传统戏曲到现代舞蹈,从太极表演到合唱艺术,老年朋友们用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技艺,生动演绎着“学习之光 点亮金色年华”的展演主题。

在这个秋意渐浓的季节,上海展览中心成为了不少银发族追逐梦想的起点。17位上海老年大学记者团的老人用笔和镜头记录精彩,78岁的长者第一次接触VR技术,81岁的老人圆了插花梦,70岁的阿姨计划着环球游学……这些动人的画面共同诉说着一个理念:当学习成为终身习惯,年龄只是数字,梦想永远年轻。

正如展会主题“学无界·龄无限”所诠释的那样,在这场跨越代际的学习盛宴中,每一位银发学子都在用行动证明——生命的精彩不止于青春,学习的旅程永无终点。

记者 程媛媛 刘时玉

摄影 刘晓晶

责任编辑: 程媛媛